盐城三槐堂王氏宗谱

修 订 后 记


  本次修订工作可谓漫长且艰辛,要不是祖先遗留下的文化传统和不屈精神一次次唤醒、激励了我,还有那些不想我祖的辉煌历史断送在我们这些无庸且不孝之辈之手而鼎力支持的族老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恐怕我也难以坚持到今。

  2010年10月,倧显公祖裔系16世王宜权同志倡议修建本门家谱,后我考虑家谱的完整性,着手准备修建整个倧显公裔系的族谱。至2015年5月,盐城其他三槐堂裔系相关人员联系到我,商议修建盐城三槐堂所有裔系的大型宗谱,由各裔系分别收集材料、编写成册。至2019年,成立了盐城三槐堂宗亲联谊会(简称宗亲会),进一步讨论了宗谱的编辑工作,我手稿基本完成。2020年元月开始,我把已经准备好的(包括其他裔系已经送来的)资料整理成册,并按计划开始将准备印刷的永中Office文档逐步改为电子书。由于采用的软件技术不成熟,我设计的结构可能也不合理,性能不够稳定,又将其改为电子网络版,2022年1月时基本架构完成,电子宗谱初具成型。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24年10月一部大型电子宗谱(试验版)正式出炉,并定名为《盐城·三槐堂·王氏宗谱》,供部分人士参阅。2025年5月正式成立《王氏宗谱》编委会,为2026年10月推出正式版1.0做准备,并建立了网站,将宗谱搬到了网上,以供族人在线参阅。2026年10月正式推出了正式版1.0。新谱性能稳定,浏览快捷,页面也美观,基本达到预期要求。现在虽然还不能说已经大功告成,因为还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特别是海量的信息摘录和结构形式的进一步优化),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进一步添加、修正和完善,但我们坚信,大家都能满意的一部宗谱肯定能呈现在族人宗亲面前。

   在修订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外迁宗亲,过去是由于通讯不方便而失去联系还算正常现象,但现在仍还有部分迁居大城市的、出国留学或工作的,在谱中再无后续;祭祖也出现一些问题,部分年轻人对祭祖活动参与不够积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我们的族人缺少了对子女后代的教育——家族文化传统的教育,以至于他们忘了自己的祖宗,忘了自己的家人,对祖无效忠之道,对族无敬仰之心;二是受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对家族文化的理解不够完全,甚至认为祭祖是陈旧的迷信活动。这一情况的出现正是族人们缺乏对我们祖宗的流传上千年的文化传统的认知所致。所以,我们要加强家族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族人认识到家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我们制作家谱和祭祀祖先的重要性,特别是要认识到祭祀祖先不是迷信活动,而是我们怀念祖先的一种形式。毛主席是最反对搞迷信活动的人,可毛主席还在百忙之中去家乡吊念已故亲人(见《重视家族文化传统教育 祝愿三槐大堂千古不朽》中视频)!有人可能很崇洋迷外,告诉你,外国人比我们中国人还重视吊念已故亲人,你参见一下《从外国人如何扫墓看外国人多么重视家族文化传统教育》就能体会。吊念先人,中国千年传下来的传统,形式虽有千种,并且也可能随时代的迁移而变化,但这种活动绝不可能消失。希望你不要做喝着井水还嫌弃这井太陈旧之人。记住:根,树之本,护根以养树,枝繁叶茂;祖,人之本,祭祖以示后,世簪代缨;忘本之人,犹如无根之朽木。

  因此,在这次新修订的宗谱中添加了有关我族辉煌的发展历史和灿烂的家族文化的内容,以帮助族人对子孙后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认识家族文化与传统的内涵和意义,提升我们生在三槐大堂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还选录了具有高价值的感人故事、艺术作品以及文学名著,以提高我们族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美好道德修养。这些内容以供大家参考,并在以后不断更新。

  编委人员虽竭诚尽力,但信息量太大,水平有限,掌握资源也不够全面,故遗漏和错误在所难免,冀求宗亲见恕并多提意见!

  最后祝:
      我三槐大堂垂千古不朽,共日月同辉!
      所有族人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幸福安康!

 


 

主编:


上 页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