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三槐堂王氏宗谱

先 祖 溯 源


 

 

 

  常言中华儿女皆为炎黄子孙。这一说法源自炎帝和黄帝的历史地位和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中华远古时期的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炎帝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立市廛、治麻为布、作五弦琴、削木为弓、制作陶器,首创农耕和医药,把中华民族由野蛮状态引入了原始文明状态,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则广播百谷草木、始制衣冠鞋帽、建舟车、制音律、设官理事、区划治理,初创中华古国形态,把中华民族由氏族公社状态引入了原始国家文明状态‌。后世尊其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和黄帝结盟后,形成了华夏族,后人皆以炎黄为中原各部族的祖先,因此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这一称呼不仅体现了对两位祖先的尊崇,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起源和文化传承‌。

  炎帝后裔姓氏有:姜、吕、 许、谢、纪、丘、齐、强、尚、 封 、左、薄、赖、逄、申、向、文、骆、充、连、国、饶、盖、 丁、阚、 易、 崔、 高、章、贺、 柯、卢、 井、富、栾、 厉、桓、 景、柴、聂、 查、 庆、焦、 梁丘、望、戎、 郦、畅、谷、 浦、 移、 麻、 孝、懿、 灵晏、平、檀、闾、 即、 棠、 竹、淳于、 东郭、太公、 将具、丁若、乐利、申屠、 高堂、东宫、 士强、仲孙、齐季、子襄、子雅公旗、子尾、子乾、子工、子夏、雍门、 闾邱、卢蒲、 卢门、 翰公、公牛、 公牵、臼季、左丘、 闾公、公纪、余丘、车门、虞丘、南郭、北郭、於陵、章仇、 三苗、汲、年、邱、甫、 芮、 楂等。

  黄帝的子孙姓氏主要包括以下12个: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这些姓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在位期间,他大力发展农业,播下百谷,并新创衣冠服侍,发展医学。黄帝共娶四妃十嫔,共生下25个儿子,其中14人有封姓,共有12个封姓,这些姓氏便是黄帝的直系子孙的姓氏‌。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姓氏与黄帝有关(即也为黄帝后人),例如:乜、干、弓、马、万、于、上官、卫 、卞、邓、丰、戈、计、孔、毛、牛、双、王、韦、文、乌、尹、尤、元、云、从、方、仉、公、公孙、公羊、公西、太叔、长孙、白、冯、甘、古、宁、平、印、乐、冉、司、台、田、石、包、弘、召、皮、边(以姓氏笔画数为序)等‌。当今有八大姓氏,其中部分就具有黄帝血统(详见《具有黄帝血统的八大姓》)。

  黄帝家族统治我国的时间,长达3000多年,直到周朝结束(这期间只有一个异姓——舜做过帝,也仅仅39年)。至周灵王时,其子太子姬晋,后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宋时,太子晋系后裔、太原王氏王祐受宋太祖之命至大名查“符彦卿谋叛”一事,未达太祖之意且直谏太祖吸取古人之教训,令太祖不悦,故未能升迁宰相(太祖事前许之)而被贬襄州。王祐行前亲植三槐于庭院中,言称其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其子王旦果真做了宋真宗时宰相。王姓由此生出一重要分支——三槐王氏。从此,三槐王氏枝叶繁茂,祖德光大,英俊豪杰之盛世所罕有,仁义忠孝之节屡见不鲜,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目前人口已达四千多万人,占整个王氏的四分之一。

  先祖溯源工作十分艰辛,往往付出了巨大代价却有可能一无所获。目前,从人文始祖黄帝轩辕至王氏始祖子晋再到三槐王始祖祐的世系关系已基本理清(仅有一处存在争议),但从三槐王始祖祐到盐城三槐堂王氏始祖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理清,其中盐阜三庄王的溯源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新兴桃园王只是根据流传故事推断而已,暂没能找到历史依据,其他支系也没理清,有的记录互相矛盾,有待进一步考证。

  但不管怎么说,黄帝——子晋——王祐——盐城三槐堂的承接关系是不会有错的,我们盐城三槐堂的人都是王祐的后裔,也是王子晋的后裔,更是黄帝的子孙。

 

 

先祖源流示意图
  人文始祖——黄帝
  具有黄帝血统的八大姓
  王氏始祖——王子晋
  王元与王威——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诞生与发展
  三槐王始祖——王祐
  新兴场王始祖倧显公身世之谜
  三庄王始祖大海公历史考证
  龙岗民王始祖先祖重一公简介
人文始祖(黄帝)——王氏始祖(王子晋)世系
王氏始祖(王子晋)——三槐王始祖(王祐)世系
三槐王始祖(王祐)——盐城三槐王始祖世系